时间:2023-01-31 大 中 小 来源:首善忻府
2021年11月,忻府区入选中国科协2021—2025年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单位名单。自成功入选以来,忻府区紧紧围绕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总体目标,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优化资源配置,健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组织网络、基础设施、宣传阵地、科普活动、示范体系,让科普工作走上制度化、社会化、群众化、信息化、品牌化、规范化的轨道。经过不懈努力,2022年9月,忻府区创建工作成功通过了山西省科协验收,中国科协于2022年12月28日至2023年1月4日对包括忻府区在内的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名单进行了公示。2023年1月19日,中国科协正式命名忻府区为全国科普示范区。
忻府区委、区政府对创建工作高度重视,积极部署,全面动员,齐抓共推,通过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有力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科学素质;通过加大科普投入,加强科普工作的组织、队伍、阵地、制度和示范体系等方面建设,科普工作条件和能力得到显著增强;通过畅通渠道、协调联动,广泛调动全区社会科技科普资源,开展多样化、广覆盖的系列科普活动,打造了忻府科普特色品牌。通过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推动、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科普工作新格局,有力推动了科普工作与全区发展大局深度融合,为宜居宜业宜创宜游“首善忻府”建设提供了科技支撑,为助力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强势起步、全方位推动忻府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以“五个到位”为保障,奋力开创科普示范新局面
组织领导到位。忻府区高度重视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工作,将其纳入全区“331826”重点工作中,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区长任组长、区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分管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领导任副组长,25个全民科学素质领导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和18个乡镇(街道)党政正职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区委全会上进行重点安排部署。区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定期听汇报、解难题,全力推进创建工作。机制建立到位。建立调度工作机制。每月召开领导小组调度会议,通报创建情况,调度创建进度,交流创建做法。建立包点联系机制。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4名副组长,分片包乡镇、包单位进行指导,推进创建单位工作的开展。建立督查督导机制。将创建工作纳入区委督察工作委员会重点督察事项,定期开展督察,提升创建质量。责任落实到位。召开全区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动员大会,印发《忻府区创建2021-2025年全国科普示范区工作方案》,对38项三级指标逐一分解,进一步明确责任单位、创建任务、指标要求和完成时限,并将创建工作与其他工作相互结合、共同提高,切实做到了拿实招、出硬招、见实绩、见成效。经费保障到位。区财政预算科普经费逐年增加,切实保障了科普工作的深入开展。人员充实到位。为区创建办(区科协)增加两名编制,抽调4名工作人员,全力保障科普示范区创建综合协调、舆论宣传、资料整理、督导检查等工作的顺利开展。
紧盯“七个加强”抓落实,全面完成创建工作任务
创建工作紧紧围绕补短板、强弱项、固优势、树典型,以区乡村科协组织建设、科普阵地建设、科普队伍建设、科普制度体系建设等七个方面的任务为重点,紧盯“七个强化”抓落实。
加强科协组织建设。结合“3+1”建设,全面完成18个乡镇(街道)第二届科协组织换届工作,选举产生乡镇(街道)科协主席18名、副主席56名、委员198名。为强化乡镇(街道)科协政治引领,乡镇(街道)科协主席均由乡镇党委副书记兼任。去年8月份,圆满完成区科协换届工作,选举产生忻府区科学技术协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35名,选举主席1名、专职副主席1名、兼职副主席5名、常务委员8名。同时,组建村(社区)科普小组286个,实现了村(社区)科普组织全覆盖,打通了科普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加强科普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科普信息员和科普志愿队注册工作,在“科普中国”APP注册科普信息员1万余人,注册量、活跃度全市领先;在中国科技志愿服务平台注册忻府区科技科普志愿服务队,延伸推动全区乡村和学校、单位科普志愿队伍的组建工作,共组建科普队伍39支、注册科普志愿者5000多人。科普志愿服务围绕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在各个层面蓬勃开展,全年组织并在中国科技志愿服务平台累计发布科普志愿服务110项次。加强线上科普教育。不断创新科普载体。积极利用媒体传播普及科普知识,通过“秀融”APP开设科普之窗、“首善忻府”公众号开设科普在线专栏,创建“科普忻府”订阅号,制作“科普忻府”美篇,定期推送科普知识,全年共发布各类科普信息130多条;各科普基地利用新媒介,开展线上科普培训5次,参加线上培训人数达3万多人,有效提高了线上科普实效。加强科普制度体系建设。出台《忻府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25年》,调整全民科学素质成员单位组成人员,完善各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修订《忻府区科普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暂行)》《忻府区科普志愿者嘉许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科普宣教工作实施方案》,确保科普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加强科普氛围营造。在全区主要路段、办公场所、广场、公园等人员聚集地制作固定宣传栏,在出租车顶灯进行滚动宣传,各乡镇(街道)、单位、学校、基地利用电子屏、板报、标语等开展科普宣传,家喻户晓、人人参与的科普工作氛围在忻府区日益浓厚。加大科普活动力度。持续开展科普“六进”活动。走进乡村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和乡村振兴科普宣传;走进社区开展防灾减灾、疫情防控、应急救护、心理健康咨询;走进校园开展近视防治宣传,为学生免费检查视力并建立近视防治档案;走进机关开展消防安全宣传;走进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科普宣传。全国科普日期间,组织31项系列活动,并全部录入中国科协全国科普日活动平台,获中国科协“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奖。与团区委组织“喜迎二十大科普绘画”大赛。组织第三十七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共收到学生创新作品1200多件,经评选,东街小学获“全市优秀组织奖”,全区100余名同学获市级奖项、8名同学获省级奖项,区科协、东街小学获“优秀组织奖”,3名科技教师获“优秀辅导员奖”。开展人工智能大赛,参赛师生达400人。组织人工智能进课堂助力双减活动60多次,极大地提高了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组织参加山西省全民科学素质知识大赛,获“忻州市优秀组织单位”。
加强科普基地建设。充分发掘社会科普资源,推进科普基地建设。成功申报成玉米兄弟、惠众农业两个山西省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实施科普惠农中心服务站提质增效工程,蜜蜂学会服务站被省科协评为四星级科普服务站、辣椒园区服务站被评为三星级服务站。成功申报长征街街道建北社区为山西省优秀科普示范社区,进一步完善了科普阵地功能。
聚焦“全部领域”搞服务,助力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各单位、各部门通力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调动科技工作者积极性,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坚持为乡村振兴谋发展。各成员单位和区乡村科协组织,积极响应省、市科协号召,组织专业队伍和志愿队伍服务在乡村振兴一线,不断强化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等服务保障工作,为忻府区辣椒、红薯、甜瓜、甜糯玉米、梨果、小米、核桃、高粱、花椒等特色农产品改良升级提供科技支持。坚持为提升素质再加力。通过种养加技术和农民工就业培训、科普“六进”活动、人工智能、编程进校园第二课堂及全国科技周、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日等系列活动的开展,有效提升了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连续四年被中国科协评选为“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连续两年获得省网络科学知识竞赛“最佳组织奖”和“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坚持为改革创新立新功。深入推动校企融合,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指导促进各企业积极与西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对接,推动高校成熟技术和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进产品高精特优发展和能源综合循环利用,忻府区1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为能源革命综合改革作出了积极贡献。区科协2019年被中国科协表彰为全国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十佳县级科协”。坚持疫情防控不掉线。疫情防控期间,组织各基层科协、全区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积极投身抗疫一线,创新思维、创新方法,深入街道、社区、乡村路口、劝返点开展疫情防控科学知识宣传和常态化核酸检测志愿服务活动,做到了“疫情不解除,科普不掉线”。中国科协以《忻府区科协:协同联动,共战疫情》在今日头条上进行推送。坚持与文明实践融合。全区科普工作贯穿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各个环节,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积极融入文明实践活动,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工作中投身一线、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示范作用,推动科普志愿活动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为全区形成文明新风作出了重要贡献。
“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忻府区最终的落脚点是让全区人民都能享受到科学普及所带来的硕果,从而使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整体提高。要有针对性地推出一批品牌,从机制上确保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工作长盛不衰。”忻府区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办公室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忻府区将按照科普示范区要求,持续深化科普服务,创新落实各项举措,务实探索区域科普工作,聚焦靶心、多点发力,打造具有忻府特色的、可复制的样板科普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