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24 大 中 小 来源:首善忻府
近年来,忻府区怡居苑社区紧紧围绕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可融入、逐步能致富”总体要求,把深化“五好社区”建设作为搬迁社区治理的中心工作,持续巩固易地搬迁成果,补短板、强保障、促就业、谋发展,全方位构建“怡居怡业”社区治理新模式,让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强化服务保障,夯实社区治理基础。通过社区基础设施配套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均衡化,使搬迁群众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消除搬迁群众“水土不服”的陌生感、不适感。作为搬迁移民集中安置区,怡居苑社区根据城区总体布局,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完善,实现水、电、路、网、天然气、暖、公交、广播电视“八通”,完全融入城市公共设施网络。配套“两院一站”(忻府区妇幼保健院、忻府区中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疫苗接种等服务。共享“两园四校”资源(忻府区幼儿园、忻苗幼儿园、东街小学、秀容小学、现代双语学校、第八中学),建成怡居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落实搬迁群众户口转移落户、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残疾人补贴等社会保障政策以及农村低保医疗救助、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衔接,对60岁以上丧失劳动能力的搬迁脱贫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兜底解决搬迁后生计问题。
推进共建共融,凝聚社区治理合力。引导搬迁群众增强自立自强意识,激发内生动力。吸纳125名搬迁群众进入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激发搬迁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和社区建设的热情。建立爱心超市,对搬迁群众进行积分评比,每季末开展一次评比,根据积分多少在爱心超市兑换相应奖品。统筹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制定“居规民约”,设立“一约四会”,组织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宣传实践活动,强化搬迁群众法治观念,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大力推进婚丧嫁娶等移风易俗,厚植良好家风,树立文明新风。
促进就业增收,提升群众生活水平。聚焦搬迁群众就业需求,强化帮扶措施,开展各类服务,确保搬迁群众能致富。以忻州古城为依托,形成一城(忻州古城)一园(禹王工业园区)一校(现代双语学校)一车间(天绿源帮扶车间)组团式和6600平米的安置区产业园区、8万平方米的果蔬大棚等设施农产品配套基地。目前已形成古城就业帮扶工坊110个,293名搬迁劳动力实现就近务工,人均年增收超过6000元。结合搬迁群众务工需求,开设电工、家政服务、月嫂、护工、面点等专业课程,通过举办线上线下培训班600余人次,打造出“忻府月嫂”“忻府护工”等特色品牌。同时,在怡居苑社区设立零工市场,为搬迁群众就近就业提供更加便捷服务。在街道设立就业指导站,派驻就业服务团队,建立就业帮扶联席会议制度,为怡居苑安置区脱贫劳动力提供职业指导、岗位推荐和职业培训项目推介就业服务,持续加大对搬迁劳动力的政策宣讲、信息发布、沟通指导等服务。摸清帮扶劳动力就业底数,确保有劳动能力的帮扶户家庭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为1386人帮扶户发放“两项补贴”(稳岗补贴、交通补贴)146万元,“雨露计划”为在校学生124人发放补助资金37.2万元,同时,为本科大学新生6人发放资助3万元。
创建“五好社区”,实现安置区可持续发展。通过开展易地搬迁安置点“五好社区”创建活动,实现集中安置区后续产业可持续发展,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确保易地搬迁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从搬迁社区治理需求出发,加大投入保障,把社区打造成集文化、教育、医疗等服务于一体的供给中心,让搬迁群众享受到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居住环境,实现搬迁群众物质生活需求应有尽有。“两院一站”共设有60张床位,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彻底解决搬迁群众就医需求;“两园四校”能够完全满足搬迁户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就学需求。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设立了医保、民政、教育、住建、司法、警务、养老等窗口,满足搬迁群众各类需求,切实保障搬迁群众切身利益。社区配套图书室、文化室、未成年人活动室、老年人活动室、体育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丰富搬迁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帮扶车间”“就业基地”成为解决搬迁群众就业的主渠道,逐步形成从“少部分人就业”到“大部分人就业”的良好局面。